安康新聞網(wǎng)訊(通訊員 陳鈞偉 廖垚)清晨的陽光,早早的映上了李家浜廣場柔美的臉龐。透過第一縷暖陽的白楊樹下,鐵匠鋪里傳來第一聲敲打,喚醒了民主——這座位于嵐皋西部的第一大鎮(zhèn)。立秋過后,天氣已逐漸涼爽,而位于嵐皋縣民主鎮(zhèn)金三角附近的一家名為“劉氏洋芋絲夾饃”的小吃店生意卻依然火熱。這家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小吃店,在2008年嵐皋縣首屆特色美食大賽評比中,被評為嵐皋縣最佳特色小吃。
一提小吃店的老板劉嬸,民主當(dāng)?shù)厝硕己苁煜,初識劉嬸,是在我結(jié)識“民主微生活”的創(chuàng)始人劉嬸的兒子——楊守意以后,那時,“民主微生活”在民主鎮(zhèn)已經(jīng)是一個小有名氣本土微信公眾平臺,從劉氏洋芋絲夾饃開業(yè)至今,已有快30余年的悠久歷史了,是民主當(dāng)?shù)卦琰c(diǎn)鋪?zhàn)又械囊患依献痔枴?span style="display:none">tNE安康新聞網(wǎng)
每天清晨當(dāng)人們還沉浸在睡夢中,鼾聲雷雷的時候。劉嬸的小吃店里,早已經(jīng)有好幾爐的燒餅出爐了。店里除了劉嬸,還有她請的幾個做面點(diǎn)的師傅。在操作間里的爐子上支著幾個口大鐵桶,里面分別熬著綠豆、紅豆、小米稀飯。操作臺前,面點(diǎn)的師傅們分工明確,揉面、搟面、成形,上火烘烤,一條流水線下來,一爐爐燒餅就大功告成了。
里屋小單間里的師傅們也在忙碌著劉氏洋芋絲夾饃的關(guān)鍵———“炒洋芋絲”。從“擦擦擦”的切絲聲,再到“刺啦”的下油鍋聲,在掌握把握火候與來回地翻炒的游刃有余間,洋芋絲隨著其特有的清香出鍋了。
“我來兩個、不放辣椒”。
“我買10個打包帶走、還要幾袋稀飯”。
早上七八點(diǎn)鐘,劉嬸的食客們早已在小吃店前已排起了“長龍”,有的是劉氏洋芋絲夾饃多年的老食客,有的是過路的旅人慕名而來的外地人。老食客們吃的是一份味道,也是一份記憶。異鄉(xiāng)人旅人們吃的則是一份稀奇,是民主本土的招牌美食。
在民主鎮(zhèn)流傳著這樣一句話,“沒吃過慶嫂子的麻辣燙就算沒來過民主,沒去過劉嬸的小吃店去親自品嘗一下劉氏她的洋芋絲夾饃,你就會遺憾到想哭!”。而如今,作為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的早點(diǎn),民主本地的人們,最為津津樂道的還是劉氏洋芋絲夾饃。
作為30余年的老字號,要說這美食背后的奧秘,首當(dāng)其沖的便是劉嬸對于洋芋絲夾饃孜孜不倦的創(chuàng)新精神以及三十余年如一日的執(zhí)著堅(jiān)守。
劉嬸今年快六十了,同齡人早已是退休的退休,帶孫子的帶孫子,旅游的旅游,去外地的居住的去外地。而劉嬸還在默默堅(jiān)守著這家小吃店,這一堅(jiān)守就是30年。
“國以民為本、民以食為天”,而三餐始于晨,是人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組成。除了精細(xì)的制作流程,獨(dú)家的秘方,還有絕對的口感,。劉嬸還始終把食品安全牢記在心,也放在于每一個出爐的燒餅和每一根炒洋芋絲上。讓百姓們鄉(xiāng)親們吃上既即美味可口,又安全放心的洋芋絲夾饃,是她這三十余年都在始終堅(jiān)持并決定堅(jiān)守一生的準(zhǔn)則,也是這家30年老字號的立店之本。
“金絲銀絲,不如家鄉(xiāng)的洋芋絲。”雖然稱不上高大尚的美食,但他可以食可果腹。是每個家鄉(xiāng)的食客們最喜愛的小吃,也是一個地方的美食符號,更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們的一份思念。
在民主,有一種美食,叫做“劉氏洋芋絲夾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