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璩勇
有人預測,十年之內,人工智能將變得足夠聰明,并消滅40%以上的職業(yè)。
對人工智能,不少人充滿恐懼。據(jù)說,有的人因為看到“阿爾法狗”——圍棋領域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戰(zhàn)勝圍棋界頂尖高手后,害怕看到未來智能機器人統(tǒng)領人類社會的情景,已經(jīng)早早選擇了隱居。
智能機器人,這些“阿爾法狗”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。
有文章說,“九寨溝地震發(fā)生18分鐘后,中國地震臺網(wǎng)的機器,寫了篇新聞稿,寫作用時25秒。稿件用詞準確,行文流暢,且地形天氣面面俱到,即便專業(yè)記者臨陣受命,成品也不過如此。再考慮到25秒寫作時間,人類完敗。在今日頭條上,一個名叫小明的機器人去年上線。截至今年5月,它已完成5139篇體育類報道,總閱讀量超1800萬,并收獲過單篇十萬加。”
其實,在工程技術、醫(yī)療手術等尖端領域,智能機器人的穩(wěn)定性、可靠性早就得到充分肯定。以手術為例,人手可能顫抖,機器人手臂卻不會。
也正是對這些“阿爾法狗”的信任,人類在多個方面擺脫了束縛。
的確,因為人工智能的進步和越來越廣泛的應用,一些過去大量屬于人類的工作領域,將被機器人占據(jù)。這些領域既包括尖端領域精密技術動作的操作,也包括許多人類難以直接進入的工作環(huán)境,甚至包括新聞中的經(jīng)濟分析、體育賽事、科技類稿件,機器人可能比絕大多數(shù)記者編輯干得更出色。更不要說一些惡劣條件下的工作,大量枯燥重復的重體力勞動,機器人能夠代替人類,降低風險,擺脫煎熬,何樂而不為?
因此,當一些人大聲疾呼狼來了時,我十分不解:什么時候人形成如此牢固的信念,人是因為要工作所以來到這個世界的?
人當然要為這個世界的進步而努力。但是并不需要體現(xiàn)在重復可替代的勞作中。
在擔心智能化減少工作崗位的人眼中,有沒有看到在一些職業(yè)消失的同時,大量新的崗位出現(xiàn)?
很多年前我生活在鄉(xiāng)下,那個時候大家剛剛能夠吃飽飯。有個人家的孩子到縣城開飯館,滿村人聽了都很憂慮,這孩子完了,開飯館還能有啥前途?哪家人不會做飯?誰腦子進水了不自己在家做飯偏偏要花錢進館子吃飯?都說這孩子要不了兩個月,一定討口要飯回家。
現(xiàn)在這些憂慮者是不是和我們村里當年那些鄉(xiāng)親一樣?
我們三十年前無法想象今天會有這么多餐館酒店,我們二十年前無法想象會有人大筆大筆花錢就為進健身房出出汗,我們十年前也無法想象那么多快遞小哥都滿足不了市場需求。
風物長宜放眼量。在我們生活越來越方便、越來越舒適的今天,完全不必憂心忡忡。明天,太陽照常升起!